会场议题:磁约束核聚变实验
报告题目 |
报告人 |
报告单位 |
EX(I)-1-1: HL-2A装置实验进展 |
许敏 |
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|
EX(I)-1-2: EAST 托卡马克粒子注入控制边界局域模的实验研究 |
胡建生 |
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|
郝广周 |
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|
|
徐国盛 |
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|
|
EX(I)-2-1: 从托卡马克实验装置到聚变堆 一些实验技术发展研究的可能性 |
张晓东 |
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|
黄梅 |
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|
|
钟武律 |
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|
|
王亮 |
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|
|
高翔 |
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|
|
吴雪梅 |
苏州大学 |
|
赵开君 |
东华理工大学 |
|
刘仪 |
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|
|
EX(I)-4-2: EAST托卡马克上共振磁扰动控制边界局域模进展 |
孙有文 |
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|
EX(I)-5-1: 面向聚变堆的稳态先进运行模式发展 |
龚先祖 |
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|
EX(I)-5-2: 激光离子束轨迹探针(LITP)的诊断原理及验证实验 |
肖池阶 |
北京大学 |
陈伟 |
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|
|
蒋敏 |
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|
|
魏宝仁 |
复旦大学 |
|
EX(I)-6-2: HL-2A光学湍流诊断研制及实验进展 |
余羿 |
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|
石中兵 |
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|
|
李聪 |
大连理工大学 |
|
EX(I)-7-1: 东方超环的等离子体集成控制 |
肖炳甲 |
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|
樊铁栓 |
北京大学 |
|
EX(I)-7-3: EAST偏滤器钨杂质的产生及其控制 |
丁芳 |
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|
会场议题:磁约束核聚变理论与模拟
报告题目 |
报告人 |
报告单位 |
TM(I)-1-1: 数值李变换与非线性湍流回旋动力学模拟 |
王少杰 |
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|
TM(I)-1-2:反场箍缩等离子体中微观漂移不稳定性的研究 |
刘松芬 |
南开大学 |
项农 |
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|
|
TM(I)-2-2:VirtEx: Virtual Experiments on fist principle simulation platform for fusion plasmas |
张文禄 |
中科院物理所 |
王晓钢 |
哈尔滨工业大学 |
|
TM(I)-3-2: Zonal flow excitation by toroidal Alfvén eigenmodes together with tearing modes |
马志为 |
浙江大学 |
TM(I)-3-3: I 模等离子体参数下静电性湍流的回旋动理学模拟 |
肖湧 |
浙江大学 |
李定 |
中科院物理所 |
|
TM(I)-4-2: Stability of alpha particle-driven Alfven eigenmodes in the Chinese Fusion Engineering Test Reactor |
傅国勇 |
浙江大学 |
查学军 |
东华大学 |
|
李继全 |
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|
|
TM(I)-5-2: A mechanism of neoclassical tearing modes onset by drift wave turbulence |
蔡辉山 |
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|
TM(I)-6-1: 边界局域模等离子体输运及对靶板侵蚀的动理学模拟研究 |
王德真 |
大连理工大学 |
朱平 |
华中科技大学 |
会场议题:聚变工程与聚变堆设计
报告题目 |
报告人 |
报告单位 |
彭述明 |
中物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|
|
ED(I)-1-2: 原子能院聚变氚技术研发现状及未来对CFETR发展的战略支撑 |
杨洪广 |
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|
倪明玖 |
中科院大学 |
|
吴玉程 |
太原理工大学 |
|
ED(I)-2-1: ITER采购包经验反馈及公司能力支撑 |
范凯 |
中核二三公司 |
李波 |
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|
|
王友年 |
大连理工大学 |
|
ED(I)-2-4: ITER偏滤器朗缪尔探针诊断系统采购包进展 |
聂林 |
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|
ED(I)-3-1: ITER 磁体电源方案设计及研究 |
傅鹏 |
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|
ED(I)-3-2: 聚变装置辅助加热系统MV级高压电源研究 |
张明 |
华中科技大学 |
ED(I)-3-3: 核聚变装置供配电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|
黄懿赟 |
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|
ED(I)-4-1: CFETR物理设计及挑战 |
杨青巍 |
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|
叶民友 |
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|
|
ED(I)-5-1: ITER真空室内部部件及其研发进展 |
谌继明 |
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|
ED(I)-5-2: 磁约束聚变堆先进结构无损检测技术和应用 |
陈振茂 |
西安交通大学 |
ED(I)-5-3: ITER项目PFCS“U”型锻件整体制造技术研究 |
赵晓光 |
贵州航天新力铸锻有限责任公司 |
ED(I)-5-4: ITER磁体支撑的设计制造技术与管理 |
李鹏远 |
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|
陈义学 |
华北电力 |
|
ED(I)-6-2: 核工业全金属气体循环转移风机及应用 |
王焜 |
成都国光电气 |
ED(I)-6-3:核聚变超导线圈铠甲研发及制造 | 苏诚 | 浙江久立特 |
苏光辉 |
西安交通大学 |
|
田文喜 |
西安交通大学 |
|
王晓宇 |
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|
|
张秀杰 |
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|
|
ED(I)-8-1: HL-2M装置工程研制进展 |
李强 |
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|
刘迎辉 |
电子科技大学 |
|
袁国梁 |
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|
|
蔡立君 |
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|
|
武玉 |
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|
|
雷光玖 |
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|
|
姚达毛 |
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|
|
ED(I)-10-1: CFETR氚工厂工艺演示实验系统研制进展 |
王和义 |
中物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|
师学明 |
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|
|
ED(I)-11-1: 核聚变中性束技术研究与发展 |
胡纯栋 |
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|
ED(I)-11-2: ITER装置NNBI加热束线束光学分析 |
曹建勇 |
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|
严龙文 |
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|
会场议题:聚变堆安全、环境与经济性及核聚变新约束概念
报告题目 |
报告人 |
报告单位 |
钱天林 |
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|
|
SE(I)-1-2: 聚变堆安全相关现象研究 |
曹学武 |
上海交通大学 |
王琰 |
武汉工程大学 |
|
宋婧 |
中科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 |
|
SE(I)-2-1: 核能应用领域氚的环境问题 |
罗德礼 |
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|
高安娜 |
中核集团中国核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院 |
|
SE(I)-2-3: 核聚变标准化工作情况报告 |
李筱珍 |
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 |
SE(I)-2-4: 磁阱型聚变中子源概念设计 |
王之江 |
华中科技大学 |
许宇鸿 |
西南交通大学 |
|
丁宁 |
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|
|
丁永华 |
华中科技大学 |
|
谭熠 |
清华大学 |
|
郁杰 |
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核安全所 |
|
倪木一 |
中山大学 |
|
杨勇 |
中物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|
|
黄洪文 |
中物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|
会场议题:聚变材料与技术
报告题目 |
报告人 |
报告单位 |
李来风 |
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|
|
常永勤 |
北京科技大学 |
|
MT(I)-1-3:同种/异种高温金属结构材料固相连接技术进展 |
刘永长 |
天津大学 |
MT(I)-2-1:国产核用SiC/SiC复合材料研究进展及辐照效应研究 |
李晓强 |
西北工业大学 |
赵纪军 |
大连理工大学 |
|
周海山 |
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|
|
MT(I)-3-1:Progress of Advanced Tungsten Base Materials for Fusion Applications in China |
刘翔 |
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|
邓辉球 |
湖南大学 |
|
付恩刚 |
北京大学 |
|
李永钢 |
中科院固体物理研究所 |
|
李来风 |
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|
|
刘长松 |
中科院固体物理研究所 |
|
袁悦 |
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|
|
周洪波 |
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|
|
赵勇 |
西南交通大学 |
|
史宗谦 |
西安交通大学 |
|
MT(I)-5-3:钨在大科学工程中的应用 | 刘国辉 | 安泰科技/赞助商 |
MT(I)-6-1:CFETR国产先进材料小样品高剂量中子辐照及结构性能测评项目进展报告 |
孙寿华 |
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|
MT(I)-6-2:聚变堆材料中子辐照的筛选标准 |
郑鹏飞 |
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|
黄群英 |
中科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 |
|
丁文艺 |
中科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 |
|
于洋 |
国家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|
|
MT(I)-7-2:钨及钨合金材料的制备与服役性能评价 |
刘伟 |
清华大学 |
MT(I)-7-3:磁约束聚变堆包层候选材料涉氚问题与相关技术研究 |
陈长安 |
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|
汪卫华 |
安徽大学 |
|
MT(I)-8-1:多物理场耦合条件下聚变堆关键材料的评价研究 |
王志光 |
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|
杨善武 |
北京科技大学 |
|
MT(I)-8-3:液态金属与等离子体及材料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|
苟富均 |
四川大学 |
阳倦成 |
西安交通大学 |
|
卢铁城 |
四川大学 |
|
索进平 |
华中科技大学 |
|
徐玉平 |
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|
|
MT(I)-10-1:磁约束聚变用超导材料研制进展 | 李建锋 |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|
龙兴贵 |
中物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|
|
MT(I)-10-3:氚工厂氘氚燃料内循环系统技术研究进展 | 罗文华 | 中物院材料研究所 |
MT(I)-11-1:核工业铍基合金材料研发 |
张保仁 |
宝鸡海宝特种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|
MT(I)-11-2:大尺寸真空热压铍材制备技术 |
李志年 |
西北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宁夏有限公司 |
MT(I)-11-3:太钢磁约束聚变工程用奥氏体不锈钢材料研发及未来展望 |
舒玮 |
太原钢铁(集团)有限公司(双) |
金凡亚 |
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|
|
廖洪彬 |
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|
会务及企业展览: | 028-82850522 侯和爽 |
028-82850567 周晓璐 | |
传 真: | 028-82850251 |
电子邮箱: | cfec2019@swip.ac.cn |